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第一屆民族地區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平行論壇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的民族地區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建設

發布日期:2024年11月21日 15:56    作者: 韋禹澤 黃美術  編輯:樊華 黃美術  點擊:

11月9日下午,第一屆民族地區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平行論壇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的民族地區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在我校東校區育師樓A101成功舉辦。本場論壇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副院長楊振芳、廣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周潤伍主持,12位專家學者圍繞論壇主題,分享自身研究成果及實踐經驗。

IMG_1368.JPGIMG_1371.JPG

在本次論壇中,專家學者圍繞民族地區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建設主題,展開精彩的讨論和分享。其中,廣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周潤伍分享自己在邊境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考,認為邊境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戰略要求,對建設教育強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浙江大學王苑茵基于教師能動性理論的探索性研究,分析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優化路徑。玉溪師範學院趙豔梅分享了将PSTs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融入傳習館模式的方法和策略,并分析傳習館的特色教學活動對PSTs的影響。南甯理工學院教師曾雪從曆史變遷、内涵重構、實踐進路三維向度分析了中國式民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内涵,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民族高等教育承擔的使命與責任。廣西師範大學教師何懿提出在民族地區教師教育體系的研究上,學界應集中于“特色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兩個領域上的觀點。我校文學與傳媒學院教師周于飛認為我國高校詩詞寫作教學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教材和詩教人才仍然是制約高校詩教工作的關鍵,同時分析了《詩詞格律》的編寫特色及影響。廣西師範大學教師朱成圍繞主題分析了共生理論視阈下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構建, 認為共生視域下,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要以評價為抓手,穩固民族地區教育評價共生單元,構建多維立體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評價體系。廣西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李好分析了邊境民族地區鄉村教師教育課程的體系構建,認為教師教育課程内容包括教育教學技能訓練與實踐、民族團結與鄉土文化教育、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規範、身體素質與心理健康教育等四個方面。我校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教師牛培林分享了自己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視阈下廣西邊境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師資培養的思考。

33797715e3fb7673c363ec891733296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