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第一屆民族地區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平行論壇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的民族地區人工智能+教師

發布日期:2024年11月21日 16:04    作者: 王秀美  編輯:樊華  點擊:

11月9日下午,第一屆民族地區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平行論壇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的民族地區人工智能+教師”在我校東校區育師樓A308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廣西民族師範學院黃健毅、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副院長程傳利主持,12位專家學者圍繞論壇主題,分享自身研究成果及實踐經驗。

在本次平行論壇上,各位專家學者緊密圍繞論壇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入而廣泛的探讨與交流。其中,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蒙之森與蘇美莉兩位學者,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視角出發,深入分析了“互聯網+科普”在民族邊境地區教師教育中的應用策略與實踐效果。基于此,提出了一種“人工智能+物理教育”模式,旨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入,為物理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雙重變革。淮陰師範學院王盈丁對人工智能教育中的離身困境進行了深入剖析。他認為當前人工智能教育在實踐中往往過于注重技術的運用,而忽視了教育的本質目的,他強調應将教育目的作為技術目的的核心,确保技術服務于教育,賦予技術以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導向,從而推動人工智能教育與教師教育的深度融合。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蘇俊教授聚焦人工智能時代邊疆民族地區教師教育的發展趨勢,從政策環境、技術革新、教師需求等多個維度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邊疆民族地區的教師教育将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需要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和方法,以适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廣西師範大學張钰與從教師教育理性的構成問題入手,深入探讨了如何提升教師的教育理性,認為教育理性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的蘇建烨、王建萍與黃冬霞三位學者則将關注點放在了學生身上。他們從新環境的角度出發,探讨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促進學生發展的關鍵因素和有效策略。華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部王嘉薇和苗虹雨兩位學者則聚焦于數智賦能民族地區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實踐路徑和策略。二位學者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