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15日,我院與大蘆小學連續兩次開展語文聯合教研活動。我院副院長金康彪、倪峥老師、梁譯芳老師,大蘆小學校長邱春蘭及全體語文老師參加該活動。活動圍繞“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課例研讨展開。
9月13日,活動在大蘆小學龐燕華老師的語文彙報課中拉開序幕。龐老師執教的課題是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1課《蟋蟀的住宅》(第二課時)。課堂中,龐老師通過創設情境、複習舊知導入新課,分别設置了找洞穴圖說特點、找挖洞工具感悟情感兩個探究活動,融合使用了希沃白闆、八桂教學通等信息技術豐富課堂形式。
活動第二項是圍繞課例進行深入研讨,由邱春蘭校長主持。首先,邱校長對我院領導教師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且介紹了此次教研活動是為學校參加玉東新區賽課做準備,同時旨在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随後,授課教師闡述教學設計思路、目标達成及教學反思。龐燕華自述,本課通過複習鞏固上節課所學内容,設計探究活動一讓學生理解課文并突破重點,設計探究活動二引導學生感悟蟋蟀不辭辛勞的品質;課堂的不足是引導不到位,不熟練使用多媒體等。與此同時,教師們各抒己見,點評課例并提出修改建議。金康彪指出,教學設計應體現“教—學—評”一緻性,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自主探究活動;教學目标應從三維目标來設計,本課的教學設計,缺少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落實,應引導學生感受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倪峥老師對照評課指标,逐項指出課例的不足,并對課程活動的設計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方案。梁譯芳老師從教師儀态、課堂問題設置、時間把控等方面提出改進建議。大蘆小學語文教師提出自己的疑問,我院教師一一予以解答。
9月15日,我院教師再次應邀到大蘆小學進行聽課評課。龐燕華老師展示了修改後的課例。課堂上,她重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課堂氛圍活躍。課後,與會教師對課例進行研讨。金康彪指出,課堂教學應最大限度地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思考方式,并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重點、難點環節的學習方式應有所不同,應引起變化;教學設計還存在排版不合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不到位等問題。倪峥老師肯定了本課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呈現。同時指出,教師應注重觀察學生的活動,善于發現學生的問題;應注重評價的方式和标準;教學設計的表達,應逐句逐句打磨,力求簡潔明了;課堂的活動任務,應指導學生去思考,并放手讓學生來完成;作業的布置應與習作聯系起來,貼合學生生活體驗。梁譯芳老師指出,本課應落實朗讀的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感悟力和對生活的感受力。最後,與會教師共同讨論本課情感态度價值觀目标的落實。大家一緻認為,應對學生進行大自然人性的教育、愛的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對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情感,對大自然的熱愛,并且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
邱春蘭校長做總結發言。此次聯合教研活動,不僅使龐燕華老師收獲頗多,其他老師也能夠從中獲益。并向我院發出邀請,預約指導下一次的教師技能大賽,促進教師技能水平的提升。